河北的小村子往往都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景色,而在上苏庄也不例外,它因庙多而出名。 上苏庄是个迷人的漠北古村堡,“上”与“底”相对,“苏”取万物复苏之意。至今堡墙、堡门和堡内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。据说,先前蔚县一带不少村庄都有拜灯山的风俗,但大都废而不存,衍传至今的独独只有上苏庄村。
上苏庄村在蔚县有两“多”而闻名。其中一多就是“庙多”。据现存的建筑和老人们的回忆,村里有过14座供奉各种神仙的庙宇等。 一个独立村堡,建有如此多而全的庙宇,这在蔚县境内是不多见的。这些庙宇除财神庙、井神庙、龙王庙、奶奶庙和福神庙已成残垣败瓦之外,其他仍然保存完好。特别是三义庙,供着刘关张,特别得到村民们的爱护。
三义庙,供着刘关张。此庙有二奇,一奇为其数丈高之地势在平坦的小村颇显突兀,大有居高临下,威风凛凛之势。二奇为其台阶,直上直下,陡峭无比,从门首望去除了石阶还是石阶,小小阁楼,须仰视才见。 灰砖土墙木门楼,四角飞檐,顶脊两端挂着四个高音喇叭,殿前对联俨然写着“三人三姓三结义,一君一臣一圣人”。
龙尾巴也高高地翘着,却是个更奇更怪的建筑,没门没窗,三面墙一房顶,大张着嘴巴,里面森森的牙齿——全是一排排黑黢黢的木杠。这个三丈高、一丈来宽的宛若一座超大神龛模样的砖砌长方体,美其名曰灯山楼。 木杠上平时空空如也,过年过节才摆上密密集集的小灯碗,点起来,像一座闪闪发光的小山——灯山,于是就叫灯山楼了。 一个小村子为什么有这么多庙,你知道里面的原因吗? |